首页 资讯 正文

周口育新高中:育“心”之路 繁花绽放

体育正文 72 0

周口育新高中:育“心”之路 繁花绽放

周口育新高中:育“心”之路 繁花绽放

图片(túpiàn)来源:视觉中国VCG211510684675

虽身处内陆,但(dàn)中部省份谁还没有一个“通江达海”梦?

眼下,《河南省内河航道与(yǔ)港口布局规划修编(2025—2035年)》正在公开征求意见(zhēngqiúyìjiàn),要加快河南交通优势(yōushì)再造,从“经济通道(tōngdào)”迈向“通道经济”——到2030年,初步形成安全畅通、绿色经济、智能高效、包容韧性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。

近几年,中部地区对于内河航运的(de)重视程度不断升高。如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部(guǎnlǐbù)副教授、博士林永然(línyǒngrán)在《河南日报》刊文所言,“河南已经形成了密集的空、铁、公交通网络,但水运发展相对(xiāngduì)滞后,成为交通物流体系最后的‘短板’”。

2025年被河南定位(dìngwèi)为“水运发展全面建设年”。

今年以来,先是(xiānshì)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《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(fāngàn)》,周口晋升“国家队”,成为全国37个港口型(gǎngkǒuxíng)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;再到“豫交投(jiāotóu)001”号从杭州启航,跨越五省水系,抵达平顶山港,标志着河南贯通长三角的“黄金水道”初步打通……

从全力“押注”到(dào)逐步破局,这个蓄势多年的(de)中部大省正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努力寻找优势再造的自我定位。

2024年,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(zǒngjì)27982亿元(yìyuán)。其中公路建设25774亿元、同比下降8.7%,水运建设2208亿元,同比增长(zēngzhǎng)9.5%。

放眼各地,从运河工程到港口建设,水运越来越成为(chéngwéi)影响区域经济格局的关键要素,更是被不少内陆省份视作(shìzuò)重塑优势的胜负手。

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(xiǎnshì),去年河南公路水路建设投资(tóuzī)共计(gòngjì)1307亿元,同比下降15.3%。其中水运建设投资增速高达147%,位列全国第五。作为参考,除河南以外,其余5个经济大省同期水运建设投资增速均在10%以下(yǐxià)。

投资猛增背后,是真(zhēn)金白银的全力“押注”。

据公开报道,2024年,河南(hénán)内河航运完成投资超过(chāoguò)前三年的总和。按照计划(jìhuà),2025年河南将完成投资200亿元,完成港口吞吐量7000万吨;同期,湖北、湖南水运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100亿元、90亿元。也就是说,今年(jīnnián)河南计划投资额超过了湖北、湖南两省的总和,重视程度(chéngdù)不言而喻。

数据之外(zhīwài),还有更多实质性进展。

今年初召开的2025年河南省(hénánshěng)水运工作会议,明确定调开展“水运发展(fāzhǎn)全面建设(jiànshè)年”行动,重点实施强化通道网络建设、强化港口能级建设等“七大建设”。

2月初,周口入选全国37个(gè)港(gǎng)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;3月末至4月初,平顶山港试航成功,标志(biāozhì)着这个位于河南最西边、也是中原地区最深入内陆腹地的港口,即将开启“通江达海”新时代;与此同时(yǔcǐtóngshí),省级重点会议多次提及(tíjí)加快推进贾鲁河通航工程前期工作,规划中的郑州港备受期待……

有人直言,河南已(yǐ)将内河航运发展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
决心有多大?此前召开的2025年河南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(míngquè)提到,积极推动“中部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”上升为国家(guójiā)战略,高标准实施出海水运大通道交通强国(qiángguó)试点,提升区域内河航运一体化发展(fāzhǎn)水平。

此次《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(xiūbiān)(2025—2035年)》(征求意见(zhēngqiúyìjiàn)稿)明确提出,河南将打造布局合理、保障有力、量能(néng)匹配的港口体系,形成“1+4+6”分层次港口布局。

图片来源(láiyuán):《河南省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修编(xiūbiān)(2025—2035年)》(征求意见稿)

具体来看,到2030年,河南规划航道(hángdào)通航里程达到(dádào)2200公里以上,其中三级(sānjí)及以上航道达到750公里以上;以周口港为引领,带动(dàidòng)信阳港、漯河港、平顶山港提质增效,高标准建成投运郑州港,有序推进南阳、商丘、驻马店等港口建设,港口吞吐量达到2亿吨(yìdūn)(含集装箱100万标箱以上)。

深居内陆腹地(fùdì),河南为何猛拼水运?

从水系条件看,河南是中国唯一(wéiyī)地跨长江(chángjiāng)、淮河、黄河、海河四大流域的(de)省份,流域面积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1条。就(jiù)地理区位而言,“居天下之中”的河南,更是具备贯通南北、连接东西的天然优势。

历史上,中原发达的(de)内河航运网络,也曾支撑起(qǐ)历代王朝的兴盛。然而,铁路等现代交通方式快速发展,河南内河航运地位(dìwèi)却一落千丈,甚至成为“空铁水公”综合交通体系的一大“硬伤”。

数据显示(xiǎnshì),2024年,河南完成港口吞吐量6085万吨,同比(tóngbǐ)增长(zēngzhǎng)29.8%;完成集装箱(jízhuāngxiāng)吞吐量10.9万标箱,同比增长20.4%。尽管增速表现不俗,但从总量看,同处中部的湖北、安徽、湖南、江西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7.53亿吨(yìdūn)、6.94亿吨、3.03亿吨、2.84亿吨,均远远高于河南。

是短板,也是优势再造的(de)新机遇。

一个重要背景是,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(liánxù)两年对“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”作出专门(zhuānmén)部署,如何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各地寻求新(xīn)发展坐标的关键考验。

河南今年的“新春第一会”就(jiù)将目光瞄准于此,成为全国第一个召开专题会议(zhuāntíhuìyì)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的省份。会上释放出行动信号(xìnhào)——“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,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”。

在当地看来,“这既是对国家(guójiā)重大部署的精准对接,也是对自身禀赋的深度(shēndù)挖掘。”

交通物流(wùliú)是“循环枢纽”通达的基本前提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“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(shìchǎng)建设”部分明确提出,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,实施降低全社会(shèhuì)物流成本专项行动。

对此,河南已率先行动。早在(zài)今年初,河南省政府(hénánshěngzhèngfǔ)印发的《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(shèhuì)物流成本实施方案》就定下目标:确保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(shēngchǎnzǒngzhí)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,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。

从这一角度看,成本(chéngběn)仅相当于铁路运输1/2、公路运输1/5、航空运输1/20的水运重要性(zhòngyàoxìng)更加凸显。

换句话说,眼下的河南(hénán)亟须通过加快发展(fāzhǎn)内河航运调整运输(yùnshū)结构,降低社会(shèhuì)物流成本。据河南省交通运输厅预测,河南每年可通过铁水联运转运约4200万吨货物至东部地区,2035年沿线内河港口(gǎngkǒu)吞吐量将达到50亿吨以上,每年将降低170亿元物流成本,相较于现有运输模式每年可降低870万吨碳排量。

近几年,中部(zhōngbù)经济大省河南面临的压力不小——GDP连续被四川赶超、经济总量排位降至全国第六,在身后,湖北、福建(fújiàn)等(děng)省份正以强劲势头加速逼近。

从主要(zhǔyào)指标看,外贸是其经济承压的重要拖累因素。

自2021年首次突破8000亿元大关后,河南进出口(jìnchūkǒu)规模已在8000亿元出头的水平徘徊多年。2024年,河南进出口总值8201.7亿元,增速仅(jǐn)1.2%。同年,安徽外贸规模逾(yú)8600亿元创新高,取代河南成为新的“中部外贸第一(dìyī)省”。

在此背景下,发力内河航运建设、构建(gòujiàn)“中部(zhōngbù)便捷出海水运大通道”能否助力河南实现“优势再造”?

值得注意的是,在当地相关部署(bùshǔ)中,加快从“经济通道”迈向“通道经济”被频频提及(tíjí)。

就其区位(qūwèi)优势而言,借由内河航道,山西、陕西、内蒙古(nèiménggǔ)等地货物经铁路运输至河南省港口集散后,可(kě)水运至安徽、湖北、江苏以及长三角世界级(shìjièjí)港口群和目的地;东部地区高附加值产品,也可经由当地港口集散运向广阔的中西部腹地。

然而,仅靠“过路经济”显然不是最优解(jiě)。

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(yánjiūyuán)文瑞此前在(zài)中国社会科学网发文分析,“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,中部(zhōngbù)地区联通国内、国际的大通道作用更加凸显。但随着枢纽内涵的不(bù)断扩展,单一的交通枢纽功能已经不适应国内统一(tǒngyī)大市场的构建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(xūyào),大通道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通道,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面临新的问题。”

河南当地媒体也分析(fēnxī)指出,河港不仅仅是装卸港,还是贸易港、产业(chǎnyè)港。目前,河南港口运输(yùnshū)货物的(de)货种单一、附加值较低,临港经济区多处于规划阶段,产业与港区互动融合发展水平不高,空间融合有待完善。

以周口(zhōukǒu)港为例。作为河南乃至淮河流域规模最大、靠泊(kàobó)能力最强的内河港口,与国内先进港口相比,周口港临港(língǎng)经济产业龙头企业少、产业链条短、带动能力弱,上行(shàngxíng)航路短、集货能力不足等问题仍较为突出。

根据今年周口市(zhōukǒushì)两会定调,在打造港口枢纽的同时,将(jiāng)进一步壮大(zhuàngdà)临港制造业(zhìzàoyè)、大力发展(dàlìfāzhǎn)临港物流,推进临港偏好型产业向港口集聚,加快绿色智能船舶制造基地、中储粮仓储、中农(zhōngnóng)保供基地、瑞茂通二期等项目建设。在加强沿河沿海港航合作方面,东向深化与长三角航运产业融合,南向推进与“六省七港”联动,西向扩大七省区大宗货物辐射范围。

一个更大的设想是,以周口港为依托,沿河重点布设钢铁深加工、装备(zhuāngbèi)制造、粮食加工、新材料、装备制造等核心产业,加快培育临港产业集群(jíqún),构筑连接中原和长三角(zhǎngsānjiǎo)经济走廊。

周口育新高中:育“心”之路 繁花绽放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